首页 > 锐思研究 > 每周案例

锐思研究

每周案例—河北男子挪用五千万公款谋利,为何能如此轻易的挪用如此大的数字?时间:2021-12-23


【案例回顾】

20218月,河北张家口桥东区检察院发布了一篇起诉书,检察院以挪用公款罪、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等对原河北某公司高管班某提起公诉。

主要涉案事项包括:

2009年起班某利用职务便利,屡次擅自决定将公司国有资金供天津多家公司偿还其他单位货款,谋取个人利益,合计相关涉案金额5364.7337万元;

20135月,班某在未进行资信调查、未经会议研究、未履行逐级审批的情况下,超越授权权限,擅自决定签订煤炭买卖合同,且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及时行使催收职权,造成公司损失人民币454.0998万元

……

经过调查,检察院认为班某的犯罪事实清楚,涉及金额巨大,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挪用公款罪、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等追究其刑事责任。

新闻来源:武汉晨报

https://www.toutiao.com/a6997356558686355999/?channel=&source=search_tab


【案例分析】

案例中公司高管班某利用职务便利,过度影响企业内部决策与运营,滥用职权,虚构煤炭购销业务、违规签订经济业务合同等,造成公司巨额损失。下文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一、      治理层设置应科学合理,保证必要的制衡牵制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在于权力制衡,通过分权与制约来防止案例中班某这样的公司高管一个人独断与专权,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建议企业在建设治理层时应明确落实各治理层职责,着力提升治理层人员的履职效果,重点做实监事会监督功能,保证各治理主体之间形成充分的制衡牵制。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第一,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自职责。董事会对股东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监事会对股东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层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同时,董事会应明确对经理层的授权原则和管理机制,推动经理层在授权范围内职责清晰地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并承担责任。

第二,对治理层人员应严把准入关,明确履职评价标准,运用评价结果促进相关人员履职效果。一方面,以书面形式明确董事、监事和经理层人员任职资格,在选聘过程中做足背景调查,严格把关董事、监事和经理层人员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以此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完善董事、监事、经理层人员履职的评价标准,完善评价结果运用,加强对董事、监事和经理层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管评估和检查,及时纠正相关治理主体越位、缺位、滥用职权等问题。

第三,在公司法框架下重点优化监事会的结构和工作机制,强化其监督功效。使监事会对董事会、经理层的监督制衡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更好的督促相关人员的经营行为能切实与公司发展战略、风险偏好保持一致,防止其损害公司利益。尤其需要关注是,企业应健全监事履职信息保障机制,探索适合监事有效履职的内部沟通机制,保证其能获得履职所需的信息,比如设立独立的投诉信箱、定期参加董事会等。

二、      经济合同管理应规范全面,保证合同符合企业利益

经济合同往往种类繁多,涉及领域广泛,管理部门较多,企业应结合业务实际,建立职责明确、科学规范、覆盖全面的经济合同管理规则,主要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事前控制主要是对合同对方的背景调查与合同审批环节。合同订立前,企业应当充分了解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有关内容,尽量避免与已经发生拖欠债务的企业发生经济业务。对于不能先款后货的销售客户,必须开展资信调查,依据评估结果确定赊销额度与合理的账期,确保合同对方具备基本的履约能力,保护企业利益。

此外,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合同文本进行严格的事前审批。需要提示的是,经济合同审核重点内容至少包括:资金保障是否充足;签订依据是否合理;对方履行合同的资质和能力是否足够;合同形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合同内容和条款是否齐全、准确,是否有利于合同执行和维护企业权益;合同双方权利与义务是否合理、平等;合同标的的数量、质量、价款、履约方式、合同期限以及支付方式是否明确、恰当;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是否明确等。

事中控制主要是对合同执行过程的控制。企业对已签订的经济合同,应当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检查工作:确认合同是否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合同执行中发生的问题,是否及时解决与整改;对需要支付款项的经济合同,应当加强执行进度情况的检查,比如是否取得合理数量的合格货物或接受相应的服务;对形成收入的经济合同,应当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核对工作,检查催收是否及时有效。

事后控制主要是指合同履行后评估。企业至少应在每年对合同履行的总体情况和重大合同履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复盘,客观评估合同内容是否符合企业实际需求与利益,合同履行是否符合预期,对分析评估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应当加以改进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必要时,应针对某些情况开展相应的专项审计,促进合同管理规则设计合理,执行有效。

【启示】

综上所述,企业为了预防案例中的情况发生:在治理层面,应保证治理层设置科学合理,各治理主体之间存在制衡牵制,重点提升监事会的监督功效;在业务层面,应在合同管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阶段做实背景调查、合同审批、跟踪检查、后评估。自上而下的规范企业内部管理,确保购销、买卖等经济合同订立与履行符合企业实际利益,杜绝公司高管通过“违规操纵”企业经济业务挪用公款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