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功案例 > 企业内风险管理咨询

成功案例

错付工资险幸止损,出纳老板有教训时间:2018-03-22

2017年101415时许,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塔子湖街三金潭附近某公司里,老板娘王女士突然发现,自己将近14万元的工资款发到已经离职的女员工“小程”的银行卡中。小程的姓名与目前公司里另一女员工“小陈”的读音几乎一模一样,王女士在公司员工数据表格中用拼音输入搜索姓名,一时不慎,将本该发给小陈的工资打到了小程卡上。她赶紧让员工寻找小程的信息,可她离职已久,公司早将她的人事档案删除,身份证号、住址、手机号全没了,公司完全联系不上小程。

无奈之下,王女士拨通110向民警求助。江岸区公安分局塔子湖派出所民警刘前程问明情况后,按照公司提供的小程的姓名搜索,很快联系上了小程。但接到警察电话的小程十分警惕,不肯轻易相信。民警反复拨去电话,劝她先拿银行卡到ATM机上查询是否收到这笔款项,然后再向她所在的当地派出所报警备案。

经过民警反复沟通小程查询后,确认自己卡中确实多了一笔数额相当的钱,但她为谨慎起见,要求王女士和民警都赶到她所在的蔡甸区新农派出所,当面办理此事。17日中午,民警刘前程与王女士一起赶到新农派出所,在两个派出所民警的见证下,小程将钱取出交给王女士,并由王女士当场写下一张收条。

【案例总结】

看到这个案例,不禁为警察同志的敬业点赞,同时也对老板娘王女士感叹,她实在是粗心,同时又超级幸运。这个案例非常典型,生动、深刻地揭示了在当今社会里企业防控风险的重要性。很多读者可能认为现在员工的工资都是直接通过银行发放,因此风险很低。然而上述案例活生动的告诉大家,工资发放即便是老板娘在管,也是可能出错的。我们试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1、不相容职责应适度分离

非常理解案例中老板娘王女士的困境,许多小企业的人事、财务都是老板娘在负责,工作头绪多,难免出差错。但在薪酬福利(俗称“工资”)的计算及发放过程中,应做到不相容职务的适度分离,工资所有业务不宜由一人全程办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老板娘自然没有舞弊的动机,但仍有出错的可能性。所以不相容职责该分离的依然分离。在工资编制上的不相容职务分离有两个:

其一,工资编制岗与员工信息录入岗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工资舞弊的手段之一就是虚构人头,而公司人员之多,要做到对工资人头的仔细审核是很难实现的,因此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在事前控制上:工资编制人与员工信息录入人必须是两个人,以防止编制人虚构人头。有些控制较好的企业往往规定了人力资源的专员负责招聘、离职和人员信息的录入工作,而工资编制人是另外一个人,且他没有权限在人信息系系统或者工资信息系统中进行员工基础信息的录入和调整。

其二,工资编制岗与工资发放岗的职务分离。如果工资编制人和工资发放人是同一个,他完全可以在工资信息递送银行之前增加个人工资或者虚构人员工资,以实现工资的舞弊。因此,舞弊工资编制人和工资发放人务必是两个人操作。

2、工资支付应及时复核

本案例中王女士之所以出错,主要在于工资发放环节的失控,她以老板的身份同时经办薪酬福利的计算及发放,确实不容易发现工资支付信息里潜在的错误。《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资金活动》要求“企业办理资金收付业务,应当遵守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全过程业务,严禁将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集中一人保管。”但再精简的企业对于工资支付也应谨慎和细心,在工资支付前保证员工信息和工资额度的真实、准确,就可以避免错误产生的不必要麻烦。

3、员工信息应及时核对检查

本案例中有一个细节,老板娘王女士之所以出错,是因为公司的工资名单包括了已离职员工的信息,这是薪酬福利的计算及发放中的大忌。如果薪酬福利的计算及发放中可以允许保留已离职员工信息,将加大审核人对真实信息的审核难度。老板娘对离职的女员工“小程”和现职工“小陈”尚且印象不深刻,如果出现两个相同的姓名,出错的几率就更大了。如果公司有员工离职,公司应对该员工的离职进行交接,对其相关财务、文档资料、信息系统权限、个人信息进行清理,然而该企业却并未做到,幸亏及时联系到前员工小程本人。

4、员工工资回单应及时核对

本案例中的老板娘王女士固然粗心,但她的应对非常及时。不知道她是如何“突然发现”工资错付了,可能是现职工“小陈”追索,抑或是公司财务核对。但常规的工资发放流程里比较通行的做法是,财务人员在将工资信息递交银行后,企业需要增加一道环节:对工资发放后银行的回单信息交由工资编制人或者审核人进行事后的核对。这一控制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工资信息在内部传递和对银行的外部传递中的错误或错误。

 

通过本案例,我们知道工资发放无小事,一个细小的错误也可能给企业和员工造成损失,建议读者都能吸取经验,让类似的闹剧不再出现。

 

稿件来源:中国网

网址:

http://www.china.com.cn/legal/2017-10/24/content_41783500.htm